順景動態
以前瞻視覺 發現并布局未來企業生存的動力和目的是為了盈利,即獲得利潤。但是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,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,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控制。而ERP的應用給企業帶來的是管理上的規范化、標準化。同樣,ERP的成本系統也不是僅僅停留在能夠完成計算機化的成本記錄、歸檔等傳統任務,更多的貫穿于ERP成本管理中的其實是管理會計的原則和思想。
從系統本身來看,ERP系統強調事前計劃、事中控制、事后反饋“三步曲”的統一。
事前計劃:在成本發生前,預先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研究和依據技術方法測算,制定出未來某個時期內各種生產條件處于正常狀態下的標準成本,作為員工努力的目標以及衡量實際成本節約或超支的尺度,從而起著成本的事前控制作用。
事中控制:在生產過程中將成本的實際消耗與標準消耗進行對比,及時地揭示和分析實際成本脫離成本標準的差異,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進,以加強成本的事中控制。
事后分析:在每月結束后,計算出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,分析差異原因,查明責任歸屬,評估業績,從而制定有效措施,以避免不合理的支出和損失的再次發生,為未來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降低成本的途徑指出努力方向,實現成本的事后控制。
以上關于ERP如何優化企業的成本控制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,采用ERP標準成本體系,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出產品的標準成本、實際成本,并將差異自動結轉出來,還可以將差異細分為原料價格差異、原料數量差異等差異項,從而便于企業找到產生差異的直接源頭,對癥下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