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景動態
以前瞻視覺 發現并布局未來ERP系統的風險管理就是用系統的、動態的方法進行風險控制,包括項目風險管理規劃、風險識別、分析、應對和監控的過程。項目團隊根據ERP系統所處的不同階段,通過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識別、評估并以此為基礎合理地采用多種不同的管理方法、技術和手段對實施中涉及的風險施以適宜的應對策略,實施有效的監控,從而有力地控制風險,使項目朝有利于實現的方向發展。那么ERP系統都有哪些風險管理機制呢?下面是順景軟件小編的介紹。
ERP系統的風險管理機制:
ERP系統實施風險是由項目的內在性質所決定的,是客觀存在的。風險意識的薄弱將人為地加速風險的發生。風險管理機制是降低和化解風險的有效手段。
1、監督機構
借助于專業監督機構,對ERP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和跟蹤,并提出防范措施。監督機構可以是企業內部的一個專業部門,也可以聘請外部的咨詢公司。在國外,普遍采用項目審計制度,其中包括:財務審計、項目進度審計、風險分析等。選擇建立內部監督機構、聘請外部咨詢機構或兩者的結合,由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而決定。
2、長期的合作關系
無論企業選用何種方式對ERP項目進行監督,監督機構或外聘顧問的長期存在是必要的。要實現對項目的有效監督,不僅要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控,而且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有全面、深刻的了解。這樣,監督人員才能站在戰略的角度,分析IT系統的發展方向,把握ERP系統的目標。
3、項目全過程的監督
對風險的管理,不能只停留在實施完成后對項目的評估上,更重要的是防范和化解風險。監評估和終審評估,它們貫穿于項目的全過程,從規劃、準備、實施到系統運行。定期評估是監督人員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度,制定計劃,在現場做實際分析;終審評估是在實施完成后,對運行系統所做的全面評價。定期評估是預防性監督,通過分析來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,及時提出修改建議,指導項目小組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。監督的內容不僅是對各項風險進行專項跟蹤,更包括對工作質量的跟蹤;審核項目實施計劃,確認計劃的完整;跟蹤實施進展,判斷項目實施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;審核實施的階段性成果,如系統的分析報告、設計報告、測試報告等,確認實施是否達到階段目標。
以上關于ERP系統有哪些風險管理機制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,ERP系統的實施成功,標志著企業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。ERP是個長期運行的軟件系統,它承載了企業的管理思想,要想ERP系統與企業的管理思想融合并持續發展,改善管理績效,企業應該在ERP實施結束時擬定一套監督體系、定期修訂,最終融入企業文化,促進企業持續發展。